盆景与造园应有不可分的关系,而盆景即源于造园。我国造园艺术历史非常久远,夏桀王所建著名之瑶台距今已有四千馀年历史,商周秦汉以降名园更多,古籍都有记载。然庭园之建造所费必,大佔地亦广而且是固定性的还远不如盆景经济方便,有识之士仍妨自然美景,以造园之手法缩天然美景于一盆之内,而形成盆景,再由于对盆景美的追求,并进而追求植物个体美。由于盆景美是自然之缩影,有山有水,有树有草,人物鸟兽固可成景,而一草一木自亦可成景,因为草木亦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由于草本植物生命都比较短,可塑性亦不多,缺乏变化,使盆景植物渐渐走入以木本植物为主的途径。
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境内有余山等火山岩丘,郊区河港密布,黄浦江、吴淞江(又称苏州河)流贯市内,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唐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设上海县。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辟为商埠。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商业、金融业一度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号称“东方明珠”。
上海的海派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海派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在明朝王鸣韶的《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清朝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等著作中,均有关于海派盆景的记述。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海派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海派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海派盆景。1965年,海派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青,在学习各地传统海派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1978年,上海植物园成立海派盆景研究所,创作活动空前活跃。1982年,《上海海派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海派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