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牡丹苗木培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近年来牡丹种植技术不断更新,为使种植户系统掌握牡丹栽培技术,集成了牡丹实生苗播种方法、分株繁殖,观赏牡丹嫁接技术如劈接、嵌接,及培养“什样锦”采用嵌接、贴接、嫩枝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同时介绍牡丹栽培抚育管理等,以供借鉴。
菏泽古称曹州,牡丹栽培历史悠久,以其花大、色艳、形美而甲于海内,为牡丹之上品,史称曹州牡丹,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誉。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牡丹是菏泽市花,承载了菏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菏泽市的城市名片,现种植品种1308个,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观赏区,最大商品苗生产基地,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为芍药科芍药属落叶亚灌木。菏泽牡丹属中原品种群,成年植株高达2m;茎粗而脆,灰褐色至灰白色,表皮粗糙,植株有直立型、半开张型、开张型。叶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花单生于枝顶,繁殖方法多种多样,生产上以分株与嫁接为主,另有播种和扦插等。
1实生苗培育
1.1育苗地选择与整地
牡丹喜欢高燥而忌低湿,育苗地宜选在地势平缓向阳处、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壤结构疏松、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而黏土、生土、盐碱土、重茬的地块不适宜种植牡丹。
1.2种子采集与处理
8月上中旬,当凤丹牡丹果实由绿色转为蟹黄色,说明果实已经成熟,采摘后放在大棚下阴干,每天早晚翻动1次,果子自然从果角裂开露出黑色种子,获取种子后可立即播种,若耕地没有整理好,牡丹籽可以先在果角下存放不作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1~2h,用水选法淘汰掉漂浮的秕种子,捞出下沉饱满的种子,再浸泡2~3d,每天换水1次。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消毒后再播种。
1.3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为8月下旬-10月中旬,播种前精心整地,667m2均匀撒施有机肥5000kg或饼肥150kg、5%毒死蜱5kg、50%多菌灵3kg。采用垄作或作畦,畦高10cm,宽度依薄膜宽度而定。牡丹种子要在翌年春天出土发芽,当年秋冬季必须生出根,经过低温打破休眠,翌春才发芽整齐。播种方法可以条播,或起垄撒播。667m2用种100kg左右。条播行距15~20cm,先开沟后撒种子,覆土3cm,不可太厚,否则影响种子出土。撒播是将畦面耙平,将处理好的牡丹种子撒在畦面,覆土3~4cm后轻轻镇压一下,撒播出苗多,不好除草,需要人工拔草,牡丹生长慢;条播出苗少,管理方便,省工。条播、撒播覆土后都要立即覆盖地膜保湿,播种后1月左右可生根,翌年发芽后及时撤掉地膜。
2分株
选择3~4年生、长势健壮的牡丹大苗,1株牡丹大苗分株为几株小牡丹苗,将刨出的牡丹抖掉根部泥土,晾晒1~2d变柔软,用利刀随纹理从根部(五花头)劈开,每株分出2~3棵子株,分出的子株小苗留2~3个枝条,剪除病根,修剪劈裂的根,可以剪掉部分粗根作药材,多留细根,过长根留40cm短截,可促生更多根。枝干留1个芽短截,分出来的子株要求根系完整并带萌蘖芽,分株牡丹不带芽是不能成活的,分株子苗的伤口通过晾晒、对伤口涂抹愈合剂,防止伤口感染。分株苗过早栽植易造成秋发,过晚地温低,根系停长,伤口难愈合,不能发出新根,翌年春季生长不旺或死亡。在白露前后栽植,到牡丹停长还有1个月时间,分株造成的伤口得以愈合,还能长出很多新根,生长旺盛。
3嫁接
3.1小苗嫁接
牡丹嫁接砧木分为实生牡丹和芍药根,操作方式分掘接和居接。掘接就是把砧木苗从地里起出来,在棚内进行嫁接操作,方便嫁接;居接法不用把砧木刨出,在原地嫁接,可避免伤害砧木根系,嫁接苗成活后生长快,但嫁接要贴近地面进行,操作麻烦。嫁接时间一般在白露至霜降,以9月份白露前后为佳[2],育苗嫁接方法以劈接、嵌接(切接)为主。掘接嵌接方法:选择带饱满芽、健壮的当年生枝作接穗,选择3年生芍药根或4~5年实生牡丹根作砧木,先将砧木顶端修平,依据接穗粗度在根砧表皮光滑一侧用刀向下切约3cm,斜削面上露出形成层(牡丹砧木稍带木质部)。在其下部2.5cm处再斜切1刀,取下这块砧木皮。接穗基部用利刃对称斜削2刀,削切面应一长一短,形成斜楔形,长削切口长2~3cm,短削切面长1.0~1.5cm,根砧直切口长、宽度与接穗长斜面的长、宽度相近。将削好的接穗长削面向内插入切好的根砧直切口中,使长宽对应,削面紧贴,特别应与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对齐。如果接穗与根砧的粗度相差太大,则必须将一边对齐贴紧。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刀口一定要锋利,削切接穗根砧时要快捷准确、光滑平整,以免造成切面形成层细胞受损过多而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形成层愈合,插接穗时动作要迅速,不要往复搓揉。在接穗插入根砧后随即用麻条自上而下绑扎缠紧,再用黏性胶泥糊封接合口处(大量接时可省略封泥),使接口密封,防止失水和进水,然后直接栽植于事先整好的土地,也可假植于土坑中,直立放一排嫁接苗培一层土,再放另一排,最后上部覆3~5cm厚湿土,假植1个月左右,伤口即可愈合,不必浇水,以土壤下部稍湿、上部稍干为宜,防止霉烂。劈接与其他苗木劈接一样,将根砧上部截面修理平整,而后在上部平面中间竖切1刀,长度在3cm左右。削接穗,在接穗下端斜削1个长2.5cm左右斜切面,其背面再削1个切面,形成一侧薄、另一侧稍厚的马耳形,每个接穗至少有1个饱满芽,然后将接穗较薄一侧朝里插入砧木纵切口,一定要让两者的形成层对齐,用麻条绑缚紧密。
栽植株距15~20cm、行距30~40cm,掘接的植株绑扎后应立即定植于开挖好的沟内,沟内的土壤不可过湿,尤其表层土壤可稍干,底层土壤可湿润一些,如果下层土壤过于干燥,开好沟后先往沟中灌小水,待水渗下后再进行栽植。依据根砧长短定栽植深度,一般应将接口植入地表以下2~3cm,使接穗露出地面3~4cm,过深过浅均不利于伤口愈合和新根发生。这样既透气、保温、增湿,也有利于接口愈合,促进接口生新根,有利于后期的萌芽生长。栽植完成后封土高出接穗5~8cm,呈土垄或丘状,防冻保湿。
嫁接苗生长1年后的秋季,每株枝条基部留1个芽剪截(又称平茬),促其基部萌发更多新枝。再过2年后就可利用其丰富发达的自生根以及萌发较多的枝条进行分株繁殖。这种办法较之单纯的分株和嫁接,可明显地加快繁育速度,而且在数量上大为增加。
3.2高接
牡丹通过高接将凤丹大苗或普通品种改接为优良品种,凤丹具有根系发达、抗性强、生长快等特点,可缩短牡丹培养大牡丹时间,同时一株上也可嫁接多个品种。采取嵌接(当地又称为靠接)、贴接(大对茬),嫁接时间在8-9月为最好,也可在6-9月进行方块芽接,芽接砧木最好在芽点处切出方块切口,以芽换芽成活率较高。贴接是在接穗下端削1个2~3cm长削面,砧木削同样大小切面,将2个切面靠在一起,使两者形成层对齐,如果砧木和接穗粗度相差较大时,要确保一侧形成层对齐[3],绑缚时分2次绑扎,第1次用嫁接薄膜绑缚严实,第2次外层使用黑色电工胶布再缠严实,有利于伤口愈合。春季嫁接是在春季发芽前提前将接穗剪下,蜡封接穗放进冷库待接,在4月中旬嫁接,砧木为嫩枝,砧木为半木质化状态,砧木剪截留5cm,采用劈接或切接,先将蜡封接穗削切部位的蜡层刮掉。按嵌接同样方法2层绑缚,采用高头换接法可将有多年树龄、品种观赏性状不良但长势强健的整株牡丹改接成单种或多个优良品种复合型的“什样锦”牡丹。
4栽植
培养大型植株牡丹,应该将嫁接或分株的小苗进行栽植,选择地块避免重茬地,栽植地点选在地势高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处,土壤的pH值保持在中性偏酸,规划好排灌系统,牡丹肉质根怕涝,整地深耕40cm,晒垡3-5个月,起到消毒、杀菌、分化土壤及增加土壤透性的作用,耕地时施足底肥。观赏牡丹每667m2栽植1200~2000株,株行距50~80cm×60~100cm,栽植穴深40~50cm,直径30~40cm,将牡丹苗直立放于穴中,让根系舒展散开,栽植深度根际与土面齐平,回填土至一半时提苗并晃动,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密接,再填土,用木棍捣实,对1年生小苗进行封土,以保墒防冻。

5抚育管理
5.1封土和扒土
秋季对嫁接和刚分株牡丹苗木栽植后进行封土、堆垄,保护安全越冬,接口愈合好,封土前,清除掉园内枯枝落叶、杂草,翌年3月上旬牡丹发芽前4~5d扒去过厚的封土,将土平摊在行内,扒土过早找不出发芽苗芽位置,过晚苗出土易损害幼芽,出土幼苗生长弱。
5.2松土除草
牡丹喜欢疏松土壤,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和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如土壤板结,牡丹肉质根呼吸不畅,引起植株生长衰弱。一般中耕深度5~10cm,春天中耕主要是提高地温和保墒防旱,夏季主要是除草散湿,秋季若土壤湿应深锄,干旱浅锄,全年中耕除草10余次,除草原则锄早、锄小、锄净,在每次浇水和大雨过后要锄地。
6肥水管理
6.1浇水
牡丹在春季萌芽前后,开花前后需水较多,如天气干旱,降水不及时,需要浇水,浇水必须及时,忌积水或浇灌过量,切忌漫灌,防止沤根[4],夏天一般不要浇水,
若土壤非常干旱,浇水时间要在一早一晚进行,中午高温时间段不浇水,春秋季节浇水宜暖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可从一侧慢浇,水分渗透牡丹根部,也可滴灌、喷灌,雨季注意及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涝灾。
6.2施肥
牡丹要想花大色艳,确保枝叶茂盛,需要较多养分,增强抗逆性,一般栽植当年不追肥,以后每年追肥3次[5],667m2施腐熟人粪干、厩肥1000~2000kg或发酵豆饼150kg或大豆煮熟发酵物100kg,复合肥50kg,第1次施肥在3月中旬发芽前,以氮磷为主,目的是促进枝叶生长和花苞发育,称之为“花肥”,第2次施肥在5月份花败后,追肥以含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目的是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及花芽发育所需养分称为“芽肥”,第3次施肥再称“冬肥”,在10-11月中旬进行,此时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地温尚高,根系在活动,吸收养分促进牡丹生长,增强抗逆性,为翌年花芽发育贮备充足养分。施肥方法有撒施、开沟、穴施。无论哪种施肥方法,施入土壤肥料都不能与根直接接触,以免烧根。
7整形修剪
7.1拿芽、定股
刚移栽的植株多数有1~3个分枝,栽植前2年为增加分枝,每年落叶后进行平茬,促发分枝。定股是决定保留牡丹枝条数量,观赏牡丹留5~8股,用于繁殖的牡丹应多留枝条,于栽植后第2年春进行。拿芽是指剥除根部的萌蘖长出的“土芽”,去掉多余的萌蘖芽(土芽),时间在4月初进行,以后不定期抹除新萌发的土芽。土芽萌发枝若任其生长,会与保留的枝条竞争养分,造成枝条细弱,花蕾变小,整株衰弱。若老牡丹需要更新枝条,可以选留部分萌蘖芽培养枝干。修枝:牡丹有长一尺缩八寸的生长特性,上部有干枯的枝端部分,每年在冬末春初进行修剪,剪除1年生枝条梢部1/3~1/2干枯段,剪除病虫枝、细弱枝、干枯枝、交叉枝、重叠枝。保持植株枝叶分布均匀,生长旺盛。拿芽、修枝每年都要进行。
7.2摘蕾
为了保证牡丹开花大而艳,实行一枝条开一朵花,摘除多余的侧芽,确保顶花芽有充足营养供应,摘除弱枝小枝及发育不完全的顶芽,及时摘除长势不良植株的花蕾,牡丹有舍命不舍花的特性,任其开花会造成花后衰弱甚至死亡。
8病虫害防治
牡丹叶部病害有红斑病、轮斑病、褐斑病、轮纹病、灰斑病等。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为了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每年秋后落叶越冬前,彻底清除园圃株间的所有残枝、落叶及杂草杂物,并集中烧毁病残枝叶。叶部病害发生时,可以喷洒80%多菌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30%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雨季前喷1次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药效时间长,可提高植株叶绿素含量,提高保叶能力,保持生长旺势,从而增加整个植株的生产能力。紫纹羽病是造成根腐的主要病因,是牡丹常见的根部真菌性病害。防治方法:栽植前对苗木和土壤严格消毒,苗木消毒处理可用2%石灰水、0.5%硫酸铜、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苗10~15min。土壤消毒采取667m2施入五氯硝基苯粉2.5~5.0kg或硫磺粉10~20kg,翻入土中,精细栽培或小面积生产时,可用溴甲烷、福尔马林、土菌消或蒸气消毒,对于发病严重的植株,应立即挖起销毁,并对原穴土壤重点消毒;或将原土挖出,换入干净的新沙土,半年后再换1次。对发病较轻或初发植株,可进行开沟灌根治疗,常用药物有石硫合剂1°Be(2.5~7.5kg/株)、硫酸铜200~500倍液(1.5~7.5kg/株),治疗时间为早春或夏末。
害虫有蛴螬、蝼蛄、地老虎、蚜虫、红蜘蛛等。蛴螬俗称“白土蚕”“地狗子”,为金龟子幼虫,分布广,食性杂。4-9月为害最为严重,在地下咬食根系,影响地上部枝叶正常生长,为害重可引起植株枯萎死亡;蝼蛄在地下到处挖掘隧道,咬食幼苗及根茎,对农家肥有趋性;地老虎白天潜伏土表,夜间出土为害,咬食幼苗与嫩根。防治方法:深耕冬翻,清除杂草,施用农家肥必须腐熟充分,切忌使用生肥或浓肥,避免用猪粪;人工捕捉幼虫和成虫。药剂防治可用敌敌畏乳剂500~8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浇灌根部毒杀害虫,或用黑光灯和毒饵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害虫[6]。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可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22%阿维·螺螨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用40%噻嗪酮1500倍液、20%螺虫·呋虫胺2000倍液防治介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