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菏泽市掀起了种植切花芍药热,2023年芍药鲜切花量占全国的50%。为优化品种结构,先后引进一些国外切花芍药品种;为快速繁殖筛选出优良芍药品种,采用普通芍药作砧木嫁接,成活率在90%以上,是传统分株繁殖系数的3倍。自然生长情况下,芍药开花在5-6月,花期集中,花期短,为拉长切花芍药采切期,通过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培养切花芍药壮苗,采取搭设拱棚加覆盖地膜,提早采切30d,田间设风障加覆地膜,提早采切10~15d。为达到春节、情人节供应芍药鲜花,采用温室大棚促成栽培,通过芍药苗木冷藏处理,解除芍药休眠,调节好温湿度,补充光照,合理施用GA3,促进花蕾膨大,达到了3年生莎拉伯恩哈特芍药平均每盆采切5支鲜花的效果,售价25元/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芍药(Paoonialactiflorapall.)属芍药科芍药属草本植物,古人称芍药为“花相”,因其花大色艳,妩媚多姿,故名为“娇容”、花仙。芍药花期恰逢五月,是爱情之花、婚礼之花,又被称为“五月花神”[1],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近年来,芍药鲜切花已成为情人节互表爱意的新宠。2023年,菏泽芍药鲜切花销售量突破1亿支,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面积2000hm2。继牡丹之后,芍药鲜切花已经成为促进菏泽“美丽经济”发展的“引爆点”。芍药自然花期在5-6月,花期短,上市集中,为了延长芍药鲜切花的上市时间,反季节芍药催花技术应运而生。为给春节、情人节、元宵节提供芍药鲜花,从2019年起进行了温室大棚芍药促成催花试验;同时,为使露天栽培切花芍药延长采切时间,提早上市,采用搭设冷棚(拱棚)、铺地膜、设立挡风障等提温措施,不同程度提早采切时间,延长鲜花上市时间,提高效益,值得推广。
1切花芍药品种选择
作为切花芍药品种,应具有以下特点:花色纯正,开花整齐;花梗足够长、粗壮直立,开花时不垂头,能保持良好形态,水养好,切花瓶插时间7d以上,花期长,货架期长,叶离地面低,侧蕾少,长势强,抗病性强,花蕾大蜜腺少,无干叶尖,重瓣或半重瓣,香味清新高雅。种植时,要早中晚期搭配,拉长采切期。由于国外切花品种花大色艳,备受喜爱,近2年来菏泽引进一批国外切花芍药品种。经过试栽表现比较好的有:珊瑚日落、珊瑚粉、御前表演、蓝富士、巴茨拉、莎拉伯恩哈特、奶油碗[2]等。
2育苗
2.1园地选择和整地
芍药喜温暖湿润气候,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阳光充足、排灌便利的地块,土壤质地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壤土为好,忌连作,土壤耕翻时施腐熟有机肥38t/hm2,复合肥450kg/hm2,同时施杀虫杀菌剂。在芍药苗栽植前3~6个月提前深翻深60cm[4],先不耙地,让土壤风化,提前谋划好排灌设备及沟渠。
2.2育苗方法
2.2.1嫁接。近年来,为提高切花芍药质量,优化种植结构,从国外引进一些珍贵切花芍药品种,由于分株繁殖慢,成本高,为快速扩繁,通过嫁接方法繁殖。嫁接砧木选择芍药芽头或粗根,接穗为芍药优良品种,方法是先在接穗芽上部0.5~1.0cm处斜削1刀3cm左右长削面,带皮层取下芽片,在砧木上斜削1刀大小等于或略大于接穗芽片,将接穗芽片和砧木切面合在一起,至少保证一侧对齐,使用嫁接薄膜包扎伤口严密,露出芍药接芽,嫁接好后假植,挖深40cm条坑,将嫁接好的芍药一个挨一个竖着埋在不干不湿的沙土中,催根促进伤口愈合。1月左右愈合基本完好,扒出来解掉绑缚的塑料布条,愈合好且接芽新鲜完整的说明嫁接成活,成活率在90%以上。在整好地上栽植,株行距15cm×50cm,深度以接芽略低地面为宜,踏实土,封土丘高10~15cm,春天发芽时扒开封土。
2.2.2分株。生产上切花芍药繁殖传统方法主要是分株。分株繁殖方法选择3~5年生的芍药将整体挖出,将芍药上的泥土清理掉,植株阴干1~2d稍失水变软,分出的每个小植株带2~3芽,找到自然连接处用刀切开,对长根留15cm短截,剪除腐根。一般1棵母株切分出3~10棵小植株,再用多菌灵300倍液+甲基异硫磷1000倍液浸泡30min杀虫灭菌。
3大苗培育
在9-10月开始栽植,对分株苗和嫁接1年后苗,起出来栽植培养大苗。可起垄栽植,垄面宽度40cm,垄沟宽度20cm,具体可根据密度调整,行距80~100cm,株距50~60cm。为节约劳动力成本,使用打坑机挖穴,穴直径20cm、深40cm。栽植时,将芍药苗放于穴中心,填部分土踏一下,继续填土至地平捣实,栽植深度以芽与底边面齐平为宜。栽植后,最好进行1次灌水,在栽植后封土呈丘状,土丘高10~15cm即可[5]。
4田间管理
4.1松土除草
春季萌芽前扒去过厚的土丘封土,深锄一遍,提温保墒,小心别碰伤芽体,避免让芽尖过早地裸露在土壤表面,生长期间在每次浇水和降雨后及时松土、除草,起到土壤疏松、清除杂草作用。每年应中耕锄草8~10次,每年在落叶后清除落叶杂草,封土。
4.2施肥和浇水
芍药喜肥,在花蕾露色期、花分化期应做好施肥工作。每年10月份667m2施商品有机肥1000~2000kg(或腐熟大豆100kg),幼苗出土展叶后追肥(含氮磷钾28︰6︰6)复合肥20kg,落花后再次追肥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为5︰15︰15)20kg,有利于花后植株补充养分,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
浇水与排水,春季萌芽前及生长期间,如果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溉,保持生长期水分适宜,显蕾初期和花蕾膨大期水分要充足,保持土壤湿润,为确保花基长度和花蕾直径达到最佳效果,以喷灌、滴灌为好。提前开挖排水沟,雨季若园内有积水则应及时排水。
4.3疏主蕾、去侧蕾
为集中养分供应花蕾生长,对有侧蕾的植株,在花蕾豆粒大小时摘除侧蕾,1个花枝只保留1个主花蕾,栽植1年苗木对长出的花蕾一律摘除,节约营养,促进植株生长。每年留1/3花蕾不采切,对花蕾形状不好的、顶叶不美观的,及早疏除[3],减少营养消耗,为下一年开好花打下基础。
4.4设立支架
为防止花梗弯曲,提高切花品质,随着植株生长,及时利用支撑网固定,在植株两侧拉铁丝或立钢筋支架,一般于栽培畦两侧20~30cm处设立矮篱式架,沿栽植畦每隔3~5m立一支柱(1m高),然后分别在距地面40cm和60cm处立柱上各横拉1道铁丝或塑料绳,以防花枝倒伏或侧弯。
5大田芍药催花技术措施
近几年,为让露天栽培切花芍药提早采切,尽早上市,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试验,建设冷棚(拱棚),铺地膜、设立风障等增温措施。
5.1建拱棚
一般在芍药栽植的第3年2月中下旬,采用普通双肩直立式钢结构大棚,整个棚架采用3cm镀锌管,肩高1.3m,呈直立状,棚顶高3m,上覆8丝厚薄膜。通过建拱棚(冷棚),可提前花期13~15d,采切期增加5~7d。在拱棚内种植芍药的地面上再加铺地膜,增温效果更显著,可提前采切25~30d。
5.2覆地膜
2月上中旬,农历春节前后芍药地覆地膜。如过早,芍药植株需冷量不足,不能打破休眠,花蕾发育不好,不整齐,个头小;如过晚,起不到提早采切的效果。大田地覆盖普通塑料地膜,可将整个地块全覆盖,也可只覆盖行间,覆盖行间的使用膜宽0.8m、厚0.008mm。全覆盖的发芽后,及时将芽体周围薄膜划破露出萌芽,以免烧伤萌芽。
5.3搭风障
菏泽当地早春常刮西北风,为阻挡寒风侵袭,降低倒春寒危害,可在2月中下旬,选用普通塑料防水布,在地块四周设立围挡作为风障;为提高防护效果,最好每隔6m立一道东西走向挡风墙,高度150cm左右。通过覆地膜加搭设风障,可提前花期5~7d,采切期增加2~3d。
6盆花芍药温室促成栽培
为给元旦、春节、情人节提供芍药鲜花,要实行温室大棚促成栽培,一般每盆可采切5支芍药鲜花。
6.1品种和种苗选择
温室大棚促成栽培选用芍药品种不同于露天栽培,应选易开花品种,经过试验菏泽表现好的品种有:莎拉伯恩哈特、荷兰红、富士、弗莱明、芭茨拉等。选3~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花芽饱满、根系发达的健壮植株作种苗。
6.2营养土配制
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以3︰1︰1的比例配制,另加饼肥和磷钾肥5kg/m3,混合均匀。
6.3冷藏处理
冷库用百菌清烟剂熏蒸2d灭菌再使用,而后通风除味。将芍药种苗移入冷库冷藏,定期检查基质湿度,防止过干或过湿。冷藏时间各个品种不同,一般30~45d达到芍药苗木需冷要求。冷藏室温度调节在0~4℃,以2℃为宜。“元旦”供花,在9月上旬冷藏;“春节”用花,10月中旬冷藏;“情人节”用花,11月上旬冷藏。
6.4温度、湿度的调节
使用前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灭菌,在地面上喷施阿维高氯杀虫剂、棚内各处喷多菌灵500倍液杀菌,再用百菌清烟剂烟熏并密封1d灭菌。而后将芍药苗放入温室大棚,对照山东菏泽芍药自然环境下各时期生长需求对温度调控:前期,白天16~18℃,夜间5~6℃,湿度70%~80%,约10d;中期,白天16~20℃,夜间10~12℃,约15d;后期,白天20~25℃,夜间14~15℃,约25d;中后期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通过浇水、通气、使用除湿设备加以调节。定期喷杀菌剂,每周喷1次50%多菌灵(百菌清交替使用)500~800倍液,阴雨天使用百菌清烟熏剂灭菌。
6.5补充光照
发芽后,光照时数增加至每天13~15h,光源采用高压钠灯,光强大于50μmol/m2·s。前期补充2h,中后期补充3~4h[6]。
6.6激素的应用和施肥
上盆后用2000mg/LGA3浇灌1次。当花蕾直径为0.4~0.8cm时,用600mg/LGA3涂抹花蕾2次;当花蕾直径达1.2cm时,使用1000mg/LGA3涂抹花蕾1次。每2周冲施花多多2号肥1次。
6.7抹芽疏蕾、清洗黏液
及时抹去无蕾弱芽,摘除侧蕾及畸形蕾,每株留主蕾6~10个。花蕾直径长到1.5~2.5cm时,及时清洗蕾上分泌物,每1~2d清洗1次,延续至采花前结束。
7切花采收管理
7.1花蕾成熟度
成熟度是指花蕾的发育程度,成熟度越高,越接近花朵开放。一般采收成熟度的掌握应遵循以下原则:半重瓣和菊花型品种花朵极易开放,成熟度宜低;重瓣品种花朵开放缓慢,成熟度宜高;就近销售的切花采收成熟度宜高;用于贮存或长距离运输的切花成熟度宜低。
7.2采切方法
露天栽培芍药在采切前1d,喷水清洗除去花蕾黏液。在芍药鲜花达到该品种成熟度时,可适当进行采切,采用锋利刀采切花茎,按照芍药切花标准采切花梗,芍药切花采收时间应选在每天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一般在10:00前,以避免阳光强烈,切花失水过量,影响切花质量。用利剪在根冠以上5cm处剪切,不能伤及根冠。每丛要保留2~3枝不采,采收量依据品种当年萌枝量而定,一般采收总蕾量的1/3或1/2为宜,留够足量枝叶,以利宿根发育和花芽分化,确保翌年的鲜花质量。采切的花茎应立即去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靠近花蕾的2~3片叶。采好的切花放在筐内,再由收集花车运往地头,冷库距离远的要先放保温车内降温,距离冷库近的直接运到冷库预冷,采切完尽快进行预冷(20min内),鲜花一旦发热,发热1h会缩短存放1d。
7.3预冷、分拣、预处理
在预冷车间预冷4h,预冷车间温度1~3℃,相对湿度95%~98%,将芍药切花田间热降下来。按标准对芍药花分级,根据不同品种的整体感、结合花苞的直径、花茎的长度,分为A+、A、B、C共4个等级。分拣时将挤压造成机械损伤(含花朵掉头)的切花抛掉。按级别要求,截去多余的枝条长度后进行分拣,对留叶多的要剪去,根据客户需求,每5支、10支一扎,用橡皮筋绑扎。使用纯净水清洗花蕾上的蜜液,清洗和处理液用水一律使用纯净水,因为当地用水pH值过高,以免对芍药切花造成影响,对易感病品种还要使用杀菌剂(商品名“灰霉水”)消毒。然后放入预处理液浸泡,将盛鲜花桶冲洗、消毒并倒扣晾干,放入预处理液[常用的保鲜液为荷兰产品“可利鲜(Chrysler)”],且不高于枝条底部10cm。在1~3℃环境下一般浸泡处理液4h,将吸好处理液的切花取出,干储在花架上,要均匀摆放,高度为5~8个花束内最佳。随后进入贮藏冷库或进入流通渠道,保鲜库温度制定在1~3℃冷储,相对湿度85%以上,可保存30d。
7.4包装、标志
包装箱小箱规格一般是98cm×48cm×15cm;大箱规格100cm×48cm×50cm。用白纸包裹,保护采切成品的叶片和花朵,应小心把切花分层交替放置于包装箱内,花蕾朝箱两头,离箱边5cm;纸箱的中间使用胶带缠绕固定;纸箱两侧打通风孔,孔径2cm。注明切花种类、品种名、数量、重量、装箱时间、生产单位。
8病虫害防治
芍药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蚜虫和蓟马等。灰霉病:当温室大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极易发生,主要侵染幼嫩花蕾及茎叶损伤处,遭侵染的花蕾枯萎,导致切花产量下降;温室大棚和拱棚因湿度大,芍药易发生灰霉病。预防措施:以降低空气湿度、保持植株干爽为首要选择,夜间室内湿度超过80%时,要及时调温、控湿,应增温降湿至50%;药物防治选用3%多氧霉素5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每7d1次,交替使用,连喷2~3次。
叶斑病、炭疽病:4月下旬发生较严重,露天栽培切花芍药在多雨天气应提前预防,4月上旬每10d喷1次杀菌剂加芸苔素内酯,连喷3次,杀菌剂有50%多菌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根腐病:盆栽基质含水量持续过多或长时间积水易发生根腐病,该病会造成整丛植株趋于死亡。预防要点:合理调配基质,保持基质良好的透气排水性;合理灌溉,不使基质持续处于水液饱和状态。蚜虫为害嫩叶、茎尖和花蕾等部位,蓟马喜食花瓣,用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即可。
叶斑病、炭疽病:4月下旬发生较严重,露天栽培切花芍药在多雨天气应提前预防,4月上旬每10d喷1次杀菌剂加芸苔素内酯,连喷3次,杀菌剂有50%多菌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根腐病:盆栽基质含水量持续过多或长时间积水易发生根腐病,该病会造成整丛植株趋于死亡。预防要点:合理调配基质,保持基质良好的透气排水性;合理灌溉,不使基质持续处于水液饱和状态。蚜虫为害嫩叶、茎尖和花蕾等部位,蓟马喜食花瓣,用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