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席插花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
摘要:茶席插花在茶席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探究茶席插花如何与茶席所体现的文化及整体氛围更加融合,分析茶席插花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茶席插花设计的对策。通过选取合适的花材和插花方式,为茶席营造出和谐、雅致的环境,提升整体视觉体验。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追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喝茶或是去茶吧喝茶成为人们优雅生活的象征。人们对茶室的茶席布置审美也越来越高,茶席设计中的插花造型和插花艺术具有点睛之笔,与茶席布置的“灵魂”相辅相成。茶席设计中的插花艺术是一种将花卉艺术与茶文化相结合的审美表达方式,通过花卉的布置和插花的艺术处理,为茶席增添一种美感和情趣。茶席插花与茶的品种、香气和口感相呼应,为茶的品位和氛围增色。插花的形状、颜色可以与茶相互辉映,使品茗过程更加愉悦和享受,同时传递茶文化的内涵和情感。通过插花作品的造型和意境,可以表达茶道的精神、礼仪和情感,增强参与者对茶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因此,茶席插花在茶文化和茶道发展中有其必然性。
1茶席设计与插花
1.1茶席设计
茶席概念的出现,最早见于乔木森先生2005年编著的《茶席设计》一书。“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是为茶席。[1]”显然这是从一个具体的艺术化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观点在近年来也一直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2]。茶席需要使人物、茶具和茶相互融洽,它们之间必须进行有深度的互动,并保持紧密关系。作为一种美学展示,茶席不能与其他元素孤立,它必须遵从泡茶的理念,实现人与茶的完美结合。
茶席设计的概念实际上指的是,以茶作为核心,置于具体的空间布置中,将茶具作为重要元素,融合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共同构建一套具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完整集合。不仅要注重茶席间茶具、茶品、插花等要素的空间搭配,还要使其更具审美表现力[3]。
插花是一门花的造型设计艺术,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将具有观赏价值的花、枝、叶、果等,经过人们的构思,按照一定的创作法则,通过艺术加工,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再造形象,在瓶、盘、碗、缸、筒、篮、盆七大花器内,既体现自然美,又超越自然美,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让人在精神上获得愉悦之感[4]。
近代以后,茶席设计开始融入现代的艺术元素和设计理念。茶室的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性,茶席的布置也更加多样化。茶席的设计不仅注重美学效果,也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
插花在茶席中的审美体现主要在于追求自然与简约、和谐与平衡、反差与对比以及寓意与情感等方面,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搭配,使插花作品与茶席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优雅、精致的茶文化氛围。
1.2茶席插花的渊源
茶席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茶道文化。茶道起源于中国,而茶席插花则是茶道文化中的一部分。当时的茶席布置注重雅致和精致,茶室成为文人雅士交流的场所。为了增添茶席的美感,人们开始在茶席上插花,以增添茶席的艺术氛围。
在茶艺的环境中,所使用的插花被俗称为“茶花”。追溯至唐代,伴着喝茶同时赏花的风尚已经慢慢兴起,那时的一些知名人士,如吕温等就曾经举行过“茶宴”以欣赏花朵。唐朝的僧人皎然以及陆羽也在他们的茶诗里描摹过这一情形:“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到了宋朝,“焚香、煮茶、插花、张贴绘画”这几项活动成为一种兴尚,被普遍称为“生活的四艺”或“文人的雅兴”。明代时期,对于如何欣赏花卉,袁宏道在他的《瓶史》中给出了建议:“品茗赏花最贵重,其次是辩论欣赏,最不尚的是酒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