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风霜的上海花市:光鲜美丽背后的苦涩隐忧
且把艳羡的眼光收回上海。在这座有着300年花卉商品经营史的城市中,丰富的花卉绿植也曾为它赢得无数褒评和利益。但是,转到现代,一方面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有目共睹,而另一方面,或者说在这美丽繁华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人所不知的艰辛和苦涩。
55年前上海一度拥有的300多家花市花店,在“文革”的暴风骤雨中一夕间毁拆殆尽,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改革开放以后,一度重新红火了30年。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多年来上海的花卉市场一直有一种风雨飘摇、朝不虑夕的感觉。
江阴路花市、精文花市如星光闪现许多上海人都对两家大名鼎鼎的花市记忆犹新:“江阴路花鱼鸟市场”与“精文花市”。
江阴路花鱼鸟市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2年。那是全国“三年自然灾害”尾声阶段,为了振奋压抑已久的民心士气,市、区政府在南京西路隆重开设了一家“上海花鸟商店”,专门经营各种花鸟虫鱼。但这家商店开了3年就被“文革”作为反面典型大批判掉了。直到1979年,在上海花鸟商店附近就开出江阴路花鱼鸟市场。作为申城首家专业花鸟市场,也是全国首批重开的专业花鸟市场,这家半露天的简陋花市一开张就轰动上海、名噪全国,许多海外侨胞和国际媒体纷纷来此旅游、采访。由于地方逼仄、位居市中心交通要冲,花市在九十年代就宣告歇业。
“你方唱罢我登场”,轮到上海精文花卉交易市场来挑大梁了。精文花市的历史,可上溯到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家花卉交易市场——永嘉路花市。而它的所在地又是当年法租界一个著名的娱乐场所——逸园跑狗场,后来的“上海文化广场”。当江阴路花鱼鸟市场收市之后,以“文化广场”主要建筑改建而成的“精文花市”气势非凡,拥有上下二层、共15000平方米、营业房近200间的全天候营业大厅,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鲜切花批发、销售龙头专业市场,曾经创下年销售6亿支鲜花的惊人业绩。
当时全上海人消费的鲜花,有7成是通过精文花市批发而来。“到精文、逛花市”有如过去的“白相大世界”,很快成为上海人的新时尚。花市商源涵盖世界各大供应国,而销售范围也遍布华东甚至全国各大城市。
当时全上海人消费的鲜花,有7成是通过精文花市批发而来。“到精文、逛花市”有如过去的“白相大世界”,很快成为上海人的新时尚。花市商源涵盖世界各大供应国,而销售范围也遍布华东甚至全国各大城市。
可是,即便像精文花市那样的龙头花市,也没能经营多少时间。2005年,市有关部门一声令下,要把花市交还原文化广场,整体改造成音乐广场。于是,红火9年的精文花市也走到了尽头。
300多家驻场经营的各地花农花商再次流散,搬迁到后来陆续恢复、新建的一批花市,如曹家渡花鸟市场、五角场花鸟市场、曹安花卉市场、万商花鸟鱼虫交易市场、龙阳路花卉市场,等等。
一家家花市如昙花一现,短期内歇业关门这些花市同样未能跳出流离颠沛的命运,都只是昙花一现的“短命花市”。2013、2014年前后,随着市容建设、街道拆违、环境整治,市中心区各大批发类花市被搬迁一空,只剩下一些小型零售市场。而在郊区兴建的不少花市,也面临各种风暴的吹打。特别是前年下半年至去年春天,上海的花市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在整治违建“大棚房”的运动中再次受到大的冲击。包括上海规模最大的龙大花卉苗木市场在内的多数花市,都被裁撤掉不少花木经营的面积,有些花市甚至被整个端掉,使驻场经营的花商及其背后的花农们遭受巨大损失。
去春至今,上海市整个花卉产业,人为的折腾、自然的报复,经济的损失、心力的消耗,都集中体现出来,降临到数千上万远远近近的花农头上。郊野公园的大片花海、街头巷边的七彩花境、植物园即将开幕的花展,还有母亲节的康乃馨、情人节的红玫瑰、教师节的花束、旅游节的花车……市民眼里的美景和家内家外的美饰中,饱浸着多少花农的泪血和辛酸,也书写着上海花市曲折的经历与不凡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