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花的花色观察
对采集的铃儿花不同花色样品,进行花色观察并用比色卡对比,钟状花冠(基部、中部和上部)、花苞片、叶芽和花梗颜色对比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调查的5株铃儿花树中,铃儿花各部位颜色包括有黄绿组、白色组、红紫组和绿色组,从浅色系的白色NN155B到深色系的红紫N66B共22种花色。
其中钟状花冠基部颜色4种,为红紫N66C、红紫67A、红紫N66B和绿色130D;中部颜色5种,为白色NN155B、绿色134D、红紫N66C、红紫64B和红紫61D;上部颜色5种,包括白色155A、白色NN155B、红紫65A、红紫63B和红紫62D。叶芽颜色5种,有红紫67B、绿色134B、绿色134C、绿色N134B和红紫70B。
花苞片颜色3种,为绿色130B、黄绿145A和红紫63B。花梗颜色5种,包括红紫71B、绿色130D、红紫58D、红紫N66B和红紫61C。从铃儿花整体观察,钟状花冠上部的颜色较淡,钟状花冠中部处于过渡位置,钟状花冠基部颜色较钟状花冠中部颜色深,颜色逐渐加深,叶芽、花苞片和花梗主要就是绿色组和红紫组。
从色系分析,白色系铃儿花整体以白色组为主,钟状花冠基部很少一部分、叶芽和花梗为红紫组,红紫组部分表现为点缀作用;玉色系铃儿花各部位以单一的淡绿色构成,只有单纯的绿色组花色;浅红色系铃儿花花色以较浅的红紫色系构成,叶芽和花苞片颜色为绿色组;粉红色系铃儿花花色基本都是红紫色系构成,而它的花苞片颜色是唯一的呈黄绿色组,叶芽颜色为绿色组;最后到深红色系铃儿花所有部位都由红紫色构成,且颜色较深。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野生铃儿花种群进行色系的区分,以花序为基本单位调查和测定花的开花颜色、花的性状特征等。通过观察,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生铃儿花种群可分为玉色系、白色系、浅红色系、粉红色系和深红色系,且每个色系的铃儿花呈相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5 个色系花色差异明显,从玉色系到深红色系,花色逐渐加深,在花苞片数量、花朵数量和叶芽数量等都存在着差异。铃儿花每个花序平均苞片数最多的是 49 片深红色系、平均花朵数最多的是 11朵浅红色系、平均叶芽数最多的是白色系和浅红色系(3 个),平均花梗长最长的是 2.04±0.37 cm 玉色系,平均钟状花冠最高的是 1.26±0.13cm 玉色系、平均钟状花冠最大直径的是 1.06±0.18cm 浅红色系。
5 个色系花色差异明显,从玉色系到深红色系,花色逐渐加深,在花苞片数量、花朵数量和叶芽数量等都存在着差异。铃儿花每个花序平均苞片数最多的是 49 片深红色系、平均花朵数最多的是 11朵浅红色系、平均叶芽数最多的是白色系和浅红色系(3 个),平均花梗长最长的是 2.04±0.37 cm 玉色系,平均钟状花冠最高的是 1.26±0.13cm 玉色系、平均钟状花冠最大直径的是 1.06±0.18cm 浅红色系。
通过观察发现,玉色系在铃儿花种群中所占比例较少,玉色系铃儿花整个花序都是相同的一种淡绿色,给人一种冰清玉洁之感;其花梗长、钟状花冠高和钟状花冠直径均是采样铃儿花中最大的,且每个花序中花朵数量最少,形状特征也表明玉色系铃儿花在视觉上呈现清新淡雅的效果。
深红色系铃儿花在花朵的数量和花苞片的数量均最多,整个花序每个部位都是颜色较深的红紫色系,该花系铃儿花从远景处观望,呈花团锦簇之状,在视觉上呈现热情浓烈的效果。白色系、浅红色系和粉红色系在整个种群中数量最多,且没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因此,整个铃儿花种群的色彩并不会显得很突兀,整个种群的色彩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
深红色系铃儿花在花朵的数量和花苞片的数量均最多,整个花序每个部位都是颜色较深的红紫色系,该花系铃儿花从远景处观望,呈花团锦簇之状,在视觉上呈现热情浓烈的效果。白色系、浅红色系和粉红色系在整个种群中数量最多,且没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因此,整个铃儿花种群的色彩并不会显得很突兀,整个种群的色彩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
通过本研究,用系统的色系分类方法将铃儿花种群分为白色系、玉色系、浅红色系、粉红色系和深红色系 5 大类,并通过测量铃儿花的生长特征来区别 5 大色系,发掘其观赏价值。铃儿花的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花冠、花苞片、花梗和叶芽上,这些部位的颜色深浅、数量、长度和大小等对整体花色的观赏价值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