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脊兰(Calanthe)为兰科虫下脊兰属,由1821年由英国植物学罗伯特?布朗(RobertBrown>首次描述并命名。全世界约有22个原生种,分为温带落叶与热带常绿两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岛屿,美洲仅有1种。中国有48种及5变种,主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其中一半为观赏价值极高的特有种。
虫下脊兰植株有小、中及大型,株高25cm-70cm,种类不同,生态习性也不同,产于温带种类为落叶种,产于热带的种为常绿种,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林地均可见其身影,亦有生长于山溪的石缝中,少数生于树干堆积的腐叶土上,是兰科植物中最普遍且常见的野生兰之一。虾脊兰在全世界广泛栽培,是观叶观花佳品,适合盆栽和露地园林栽培观赏,大型种还可作为优良的切花材料。
虾脊兰属植物为合轴生长,多数种类为地生,少数种类为附生,通常丛生;根厚,落叶类一般具肉质而粗壮的假鳞茎,呈纺锤形或卵圆形,近顶部具收缩而有棱,于秋季落叶;常绿类具小球形或椭圆形的假鳞茎。两类叶片均宽大,叶数、叶形及色泽因物种而异。叶直立,较薄,表面平滑或具折扇状褶纹,基部有逐渐细长的叶柄。
花梗直立或末端弯曲,产在温带的种类大部分从叶丛中长出,而热带的常绿种类常从假鱗茎基部侧面生出。花朵在花梗上紧密或松散排列成总状花序,由下往上开放。花色多种,有白、绿、黄、橙红、粉红、红及紫等色,花期差异大,不同时间依序开放,有些种类全年均能开花观赏。花朵大小约2.4cm-8cm左右,因唇瓣貌似小虾的尾巴,故名。
虾脊兰属植物由于花多而美丽,自发现之初就被引种栽培。1853年欧洲栽培者德米尼(Dominili)成功地人工杂交培育首个新品种,其后不断有新品种并登录。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园艺学家开始致力培育虾脊兰,至今已育成了几十个杂交品种。
我国虾脊兰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多,有些还具有浓郁的芳香。除了与虾脊兰属内多个原种杂交培育出新品种外,还有一些属间杂交种以及一些变种,如叶片具有斑驳线艺的品种。这里,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原生种及杂交种。
原生种
流苏虾脊兰(Cal.alpina)中型种,产自中国南部及台湾、曰本、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尼泊尔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等地,生长在山地林下或海拔1500m-4000m的草坡上。
为落叶地生种,假鳞茎短小,狭圆锥形。叶3枚,椭圆形或倒卵形。在秋季时腋生上开花,通常单生,直立,茎有稀疏短毛。总状花序长3cm-12cm,疏生3-10余朵花。萼片和花瓣白色并略带浅紫堇色,唇瓣浅白色,近扇形,后部黄色,前部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具流苏。
为落叶地生种,假鳞茎短小,狭圆锥形。叶3枚,椭圆形或倒卵形。在秋季时腋生上开花,通常单生,直立,茎有稀疏短毛。总状花序长3cm-12cm,疏生3-10余朵花。萼片和花瓣白色并略带浅紫堇色,唇瓣浅白色,近扇形,后部黄色,前部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具流苏。
弧距虾脊兰(Cal.arcuata)产自中国南方腐殖质丰富、湿润的地方,或海拔1400m-2500m的山谷覆有薄土层的岩石上。
属落叶中型地生种,假鱗茎短,圆锥形,具3-4枚叶片,花葶从当年新株的幼叶丛中生出,高30m-50cm,有花10余朵,花黄绿色,唇瓣白色带紫色先端,后转变为黄色。花期5-9月。
属落叶中型地生种,假鱗茎短,圆锥形,具3-4枚叶片,花葶从当年新株的幼叶丛中生出,高30m-50cm,有花10余朵,花黄绿色,唇瓣白色带紫色先端,后转变为黄色。花期5-9月。
翅距虾脊兰(Cal.aristulif-era)又称垂花A下脊兰、阔叶虾脊兰。属中型种,产自日本琉球群岛及中国台湾、闽北、广东和桂北,生长在海拔1000m-2500m的山地沟谷阴湿处和密林下。为冷凉性地生兰,根茎不明显,具密集丛生成3-4个叶鞘包裹的假鳞茎。
叶2-3枚,厚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顶端尖锐,基部叶柄较长。花梗直立自新芽中抽出,较叶片早或同时伸出。花茎具微柔毛,长约18cm-35cm,疏生5-10朵花,花白色或粉红色,背面淡紫色,花期2-5月。
叶2-3枚,厚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顶端尖锐,基部叶柄较长。花梗直立自新芽中抽出,较叶片早或同时伸出。花茎具微柔毛,长约18cm-35cm,疏生5-10朵花,花白色或粉红色,背面淡紫色,花期2-5月。
阿里山邮脊兰(Cal.arisanensis)又称台湾虫下脊兰或白雁虾脊兰,产自中国台湾全岛海拔500m-2000m的阔叶林中潮湿阴凉处。属常绿小或中型地生种,植株密集簇生,呈球形或卵圆形至倒披针状椭圆形,基部被数个纸质鞘包裹。
叶2-3枚,近直立,椭圆形至倒披针状椭圆形,有光泽,叶缘通常波浪状皱摺,叶端具尖锐或渐尖,基部为渐狭成叶柄。花梗直立,自新芽内抽出,与新芽几乎同时抽出,顶端略弯曲,花松散排列,略为下垂开展,有花约6-15朵。花白色或微泛紫晕,唇瓣形状差异较大,基部有紫色斑纹或带微黄色。花期长,于冬、春季节开花。
银带奸脊兰(Cal.argenteostriata)小、中型种,产自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东南部,分布于阔叶、常绿、潮湿的原始林中,生长在海拔500m-1200m的石炭岩面上或岩石区的陡峭阴坡上。
属地生或岩生。植株丛生,假鳞茎近圆锥形,叶3-7枚,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深绿色,有数条银色的条带,基部逐渐变窄为叶柄,于舂季从基部生出直立的花序,有花10余朵,花白色,喉部具黄色斑。
属地生或岩生。植株丛生,假鳞茎近圆锥形,叶3-7枚,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深绿色,有数条银色的条带,基部逐渐变窄为叶柄,于舂季从基部生出直立的花序,有花10余朵,花白色,喉部具黄色斑。
双色虾脊兰(Cal.tricolor)为日本发现的一种自然生存的变色虾脊兰(Cal.discolor)与大黄虾脊兰(Cal.sieboldii)的杂交种。其茎高,花大,每一朵花都有深裂的淡黄至金黄色,有时为深红色,花瓣周围呈暖黄褐色,花瓣接近淡黄色。
花期主要在春季。另有1变种Cal.Bicolorvar.treutleri。
花期主要在春季。另有1变种Cal.Bicolorvar.treutl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