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花境论坛在江苏大丰举办
随着我国花境发展进入快车道,花境推广的实践探索急需理论的创新与指导。11月28一30日,以“理论创新多彩花境”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花境论坛在江苏盐城大丰荷兰花海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山西、辽宁等19个省(区、市)的130多位花境相关从业者参会,70多位花境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以主旨报告、交流报告、主题沙龙和现场答疑的形式,就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理论解读,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与参会者进行互动交流。活动同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花境大赛(荷兰花海杯)颁奖典礼。
精英齐聚思维碰撞新生力量
花境起源于英国,距今约有200年的发展历史。但我国花境起步较晚,实际应用推广仅20年左右,真正引起业界关注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只有五六年。因此,在花境概念、设计理念、营造技艺、养护管理和推一应用中,还存在理论研究不足、优质植物材料短缺、专业人才队伍匾乏等诸多问题。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分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青林以“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对花境的塑造”为题,用详实的数据对比分析了英国邱园花境和我国花境植物科属种多样的变化。近年来,我国花境植物材料多样性大大提高,达120余科、470余属、1300余种及品种,其中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唇形科等科,鼠尾草属、女贞属、芒属、狼尾草属等属的植物应用较多,行业开始重视花境植物的多样性。
刘青林认为,混合花境、自然(乡土)花境和诗意花境能表现出花境的中国特色,但国内花境应用的植物品种多数为引进,乡土物种开发应用严重不足,自育品种应用率低,育种工作亚待加强。针对目前花境植物材料存在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名称自由化,以及宿根花卉应用比例偏小,一二年生花卉、花灌木和小乔木应用比例偏大的问题,他建议,制定花境设计和营造的技术规范,明晰植物材料清单,尽量避免花境的花坛化和木本化。
刘青林认为,混合花境、自然(乡土)花境和诗意花境能表现出花境的中国特色,但国内花境应用的植物品种多数为引进,乡土物种开发应用严重不足,自育品种应用率低,育种工作亚待加强。针对目前花境植物材料存在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名称自由化,以及宿根花卉应用比例偏小,一二年生花卉、花灌木和小乔木应用比例偏大的问题,他建议,制定花境设计和营造的技术规范,明晰植物材料清单,尽量避免花境的花坛化和木本化。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王美仙是国内首位以“花境”为研究课题的博士,2009年毕业后一直在花境教学和实践的一线。她以“花境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为题,通过大量资料来梳理花境在英国的发展脉络,介绍国内外的花境研究进展,并总结出经典花境的设计特色和自己的教研经验。工美仙说,经典花境设计讲究规则式布局、自然式种植,背景和前景保持常绿,注重平面、立面、色彩和细节的把控,大小不同的花丛团块组成前后交错、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长效型景观。在我国,花境植物应用、配置模式、设计要点和养护-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只有理论和实践双向祸合,培养花境人将图纸落地实操的能力,才能让我国的花境前景如画般美好。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花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智友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剑秋凭借20多年的花境实战经验和探索总结,将花境营建分为临摹、成形、成熟3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特征和技术要点。
叶剑秋认为,在我国花境发展初期,临摹非常必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花境,逐渐规范技术。而成熟阶段的花境主要特征是选用适生花卉种来展现地方特色,加强本土花卉优良品种的开发,营建生态型、低维护的长效花境。“花境发展经历3个阶段是一个必然过程,不能简单地以优劣论,以水平高低分,有时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满足需求、灵活应用是王道。但要注意的是,宿根花卉是花境的灵魂,如果因为宿根花卉优良品种的缺乏,而过多地采用花灌木、观赏草等加以丰富、补缺,这种做法会背离花境的本源。”叶剑秋说。
花境行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人,也离不开新生力量的培养。本次论坛创新形式,由浙江大学教授夏宜平、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明娟、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青萍、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杨秀z;、王美仙推荐的张璐、袁慧红、董蓉、王拮等7位研究生,分享了自己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案例,从阴生花境的植物设计与营造实践到将红楼文化融人主题花境的营造手法。
从分析自生植物在花境上的应用潜力到研究近自然花境植物群落的构建,从对后疫情时代下花境营建的思考到探寻时l}热门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对花境发展的影响,内容专业、态度严谨的建设性研究课题,让参会者看到了花境新生力量带给行业进步的方向。
从分析自生植物在花境上的应用潜力到研究近自然花境植物群落的构建,从对后疫情时代下花境营建的思考到探寻时l}热门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对花境发展的影响,内容专业、态度严谨的建设性研究课题,让参会者看到了花境新生力量带给行业进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