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根艺博览会的展销市场,发现一件人物造型的根艺作品,虽然加工尚未到位,却也是件“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上好根材,如果再进一步加工完善,定是一件好作品。经与根主协商,双方以满意的价格成交。
此根购回后,经反复审视,最后确定以原作品人物(舞长袖的少女)形象为基础,重点在简化、动感两点进行加工改造,进行深化创作。
简化,是为了突出主体,深化主题。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懂得掌握突出主体这一艺术创作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有时美的东西也得让位,这就是艺术的加减法。众所周知,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雕像时,布尔德尔来访,看到巴尔扎克的手被塑造得十分精彩,令布尔德尔叹服,以致久久地凝视着这双手。
罗丹发现了这种情况,为了强化作品主体形象的伟大人格和精神个性,就毫不犹豫地抡起大斧,研断这初稿中巴尔扎克的一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而宁愿将它在定稿中裹进那宽大的睡袍之内。此后,这双完美的手就永远消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整体感高于一切。任何细节都必须服从于作品总的效果、总的意图。
假如某一细节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那怕它多么优美动人,也要毫不留情地割舍、抛弃。笔者对购回的原作品,经过慎重审视后,首先决定对其多余的部分(这多余的部分有它一定的根味,也挺美的,但不是作品所需要的),就坚决地削减掉,而“聚焦”于最有特色的客观景象,创造出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使人物造型更集中、饱满、概括,而赏心悦目,富有艺术魅力。
动感,是为了使艺术形象静中见动,寓动于静。根雕艺术既是视觉艺术,也是空间艺术,它具有空间里的伸展性,其艺术媒介都是静态的物质材料。要在静态艺术中表现动态美,有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联想的因素出现的。
笔者在对购回的原作品简化后,主体形象清晰突出了。但人物还缺乏动感,没有动感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那是不会感动人的。于是,我就选择最能显示人物动态的长袖进行加工,将原生硬呆板的长袖,进行了精心细致地剖、削,使其富于变化,使长袖飞扬、扭动、舒卷、真正地飘舞起来,产生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
笔者在对购回的原作品简化后,主体形象清晰突出了。但人物还缺乏动感,没有动感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那是不会感动人的。于是,我就选择最能显示人物动态的长袖进行加工,将原生硬呆板的长袖,进行了精心细致地剖、削,使其富于变化,使长袖飞扬、扭动、舒卷、真正地飘舞起来,产生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
将加工改创后的作品,放在案头进行品味时,隐约出现了一幅古代乐舞场,一个舞乐伎甩着双臂,在优美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舒展的长袖,就像漫天的飞雪,轻柔飘扬:又似行空的游龙,来往翻卷。这时,不由使人联想到传说中的《霓裳羽衣曲》,命名便顺其自然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