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郑州多肉植物产业发展历程
2.1 销售发展历程
多肉植物作为一种舶来品,最初由一些爱好者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方引入,主要品种有仙人掌科植物,如蟹爪兰、昙花、令箭荷花等,专门销售多肉植物的商家或单位很少,主要靠花友之间以买卖或交换的方式互通有无,很难形成商品化销售。
1998年12月,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有少量多肉植物在市场销售。2000年以后,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等地大力发展多肉植物种植并形成一定规模,郑州的花商多从该地区进货,当时市场上销售的多肉植物品种主要有金琥、绯花玉、玉翁等仙人掌科植物,观音莲、虹之玉等景天科植物,鹿角海棠等番杏科植物以及百合科的不夜城芦荟等。
与此同时,爱好者们也会把自己繁殖的多肉植物放在夜市或花鸟集市销售。2008年,陈砦花卉交易市场出现了一家风格独特的多肉植物专卖摊位。店内有多肉植物千余个品种,从常见的仙人掌科、景天科到当时并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大戟科、百合科、萝藦科等几十个科的多肉植物;各种多肉植物的售价跨度极大,销售的多肉植物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如生石花3~5元,玉露、玉扇类几十元至几百元,块根类售价百元至数千元;其销售方式也非常奇特,店内的所有多肉植物均用赤玉土假植于育苗盘中,根据顾客需要直接从育苗盘中挖出来,客户群体主要是多肉植物爱好者;同时期销售多肉植物的摊位一般都会把多肉和其它小型盆栽搭配,主要针对大众客户,用于装点室内环境,还有一些卖大型盆栽的摊位会销售大尺寸金琥或其它大型仙人掌科多肉植物,主要针对中高端客户选购以赠送亲友、装点家居之用。
后来又出现两家类似的多肉植物摊位,店主都有自己的种植温室。广受爱好者们青睐的主要是早期从日本引进的一些优秀品种,如万象、玉扇等百合科植物;姬乱雪、笹之雪等龙舌兰科植物;龟甲牡丹、鸾凤玉等仙人掌科植物。当时销售的景天科植物大多易于繁殖,不具备挑战性,少有爱好者专门收集。
2012年前后,一大批从韩国引进的景天科多肉植物新品种,凭借其独特的外形,丰富的色彩吸引了大批多肉植物新爱好者,景天科植物随之火爆起来,价格也大幅上涨。2014年是多肉植物价格上涨的高峰期,不仅景天类价格飙升,瓦苇属多肉植物也随之高涨。如原本零售价5~8元的景天科大和锦当年售价基本维持在15~20元左右,零售价10元左右的一般品种玉露上涨到高达30~40元。2.2 生产发展历程国内多肉植物生产起步较晚且南北格局不同,北方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分布在北京、沈阳、山东、天津等地,南方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迅速发展,以福州、厦门、漳州较为突出,特别是仙人掌类植物,漳州、龙海已形成了我国最大的仙人掌植物种植基地。
郑州多肉植物生产较以上地区发展更晚,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已初具规模。2006年前后,一多肉植物爱好者在郊区租地建立了自己的温室,繁殖之前收集的品种并进行小批量出售[3]。
与此同时郑州西郊杏树湾也建起了一个生产基地“美仙园”,占地十余亩,该园已是当时郑州地区规模最大的种植基地,并在2007年举办了郑州多肉植物爱好者联谊活动。此时期出现的多肉植物生产者,主要由爱好者转变而来,其建造小型温室用于繁殖珍稀瓦苇属植物,如北闸口附近一民房屋顶曾经一个小型硬质塑料板温室,温室的主人曾就职于北京植物园,回郑州后将收集的品种置于温室繁殖,并运营网站销售多肉植物。
2010年,二十里铺村(现三全路金杯路附近)草花基地出现若干多肉植物大棚,多为陈砦花卉市场的商家租赁用于周转和繁殖“多肉普货”,即品种常见、价格便宜的多肉植物。2012年后,此地的多肉植物大棚集体迁至黄河大堤北部科技示范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