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化是指多肉植物的叶发生缺失或变异

   2018-12-18 28
核心提示:斑锦变异简称“斑锦”,也称锦化、斑入,是指多肉植物的叶、茎等部位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叶绿素发生缺失或变异,造成该部位出现黄色、白色、橙色、红色斑纹或斑块。
 斑锦变异简称“斑锦”,也称锦化、斑入,是指多肉植物的叶、茎等部位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叶绿素发生缺失或变异,造成该部位出现黄色、白色、橙色、红色斑纹或斑块。这种“斑锦变异”现象实质上植物的一种病态,就像人类的皮肤长了白癜风或其他类型的色素沉淀,使该部位的肤色异于正常肤色。
 
但在植物中,这种病态却有着另类的美,如常见的彩叶树种也属于这种现象。斑锦变异现象在仙人掌科、龙舌兰科、芦荟科、大戟科、景天科、马齿苋科、番杏科等多肉植物中都有发现。因其植株体内含有叶绿素较少,生长缓慢,较为珍贵,某些斑锦品种的价格往往是原种的数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斑锦变异中,通常把斑纹显著者称“明锦”。色彩明快,对比强烈,斑纹不太显著者称“晕锦(也称暗锦、浅锦)”,若隐若现,也很奇特。按斑纹分布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若干□ 兑宝峰  郭  斐个类型,斑纹在叶缘的称“覆轮”,在叶片中央者称“中斑”,呈不规则分布的称“散斑”,呈细条状者称“缟斑”。斑锦呈细丝状者称“拉丝”。斑锦与非斑锦结合部位界线模糊的称为“糊斑”。整个植株都呈黄色或其他颜色斑锦的称“全黄”或“全锦”。

 
锦化是指多肉植物的叶发生缺失或变异
 
若全锦植株出现绿色斑纹则称为“逆斑”。斑锦分布匀称、色泽明快的称为“极上斑”。一半黄一半绿的称“鸳鸯锦”。有趣的是,斑锦并不是一成不变,有些品种的斑锦是在一定的季节才会出现,即“季节锦”,如龙舌兰科的辉山,在夏季高温、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叶缘有金灿灿的黄边,而到冬季阳光不足的环境中,黄边就会减退,甚至消失。翌年夏季,阳光强烈而充足时,斑锦会再度出现。
 
还有一些植株苗期的斑锦很好,但随着生长,斑锦会逐渐消失,称为“退锦”。还有一些植株原本无锦,但随着植株生长,会在叶面上出现一丝黄色斑纹,称为“出锦”,甚至一些原本无锦的植株也会长出有锦的小苗,但概率非常低,可通过斑锦植株与无锦植株之间互相杂交,培育斑锦株。
 
对于龙舌兰、瓦苇(十二卷)、芦荟以及某些品种的景天,可通过不断“砍头”,以促发侧芽,激活植株体内锦的因素,提高斑锦苗出现概率。故圈内流行着一句戏语“好锦是砍出来的”。
 
斑锦品种的命名一般规律是原种前加“金边”、“银脉”、“花叶”、“彩叶”等,如金边龙舌兰、银脉虎尾兰、花叶寒月夜、彩叶麒麟等。原种后面加“锦”、“之光”、“之晖”,如琉璃殿的斑锦变异称为琉璃殿锦、千代田锦的斑锦变异称为千代田之光、春峰的斑锦变异称春峰之晖等,当然也有少量品种不按这个规律,如短毛球的斑锦变异称为世界图、玉麟凤的斑锦变异称为白桦麒麟、马齿苋树的斑锦变异叫雅乐之舞等。Technic 技术 . 花卉巴锦大戟阁锦白银寿锦兜锦春峰之晖虹之玉锦。
 
斑锦类多肉植物的养护基本与原种植物近似,但因其体内的叶绿素较少,合成养分不多,生长较缓慢,体质也较弱,因此管理更要小心谨慎,不可大肥大水,以免造成腐烂。在传统观念中,斑锦变异中的“全锦”植株由于体内缺乏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养分,从而难以独立存活。
 
在栽培中,对于仙人掌科、大戟科中的全锦植株必须嫁接,依靠砧木提供养分,植株才能正常存活。而对于瓦苇、龙舌兰中的全锦植株因离开母本难以存活,只有让它永久留在母本上或将其抛弃。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实践证明,不少全锦植株不仅能自然存活,而且还活得很好,但与同一个品种的非斑锦植株相比,其生长速度相对缓慢。

 
锦化是指多肉植物的叶发生缺失或变异
众所周知,大自然中任何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构成,谓之“三原色”。因此,可理解为全锦植株体内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叶绿素,只是隐藏在斑锦的颜色中,肉眼难以看到,这也印证了为什么有时全锦植株上会出现一丝丝绿色斑纹(俗称“逆斑”),景天科黑法师、黑王子等非斑锦类植物的叶子呈黑色但能够健康生长,而且阳光越强烈,叶色就越深。如长时间的光照不足,叶色则为绿色,在生长旺盛时叶色也略微泛绿,因为这些植物的体内都含有绿色,只是被其他色彩掩盖,没有显现出来,肉眼看不到而已,并不代表没有。
 
而植株通过少量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所合成的养分基本能够满足植株生存需要,并能够缓慢生长。由于自然存活的斑锦苗生长太慢,因此在栽培中对于大戟科、仙人掌科等全锦植株常用嫁接的方法,通过砧木提供更多的养分,以加快生长速度。而对于瓦苇科、龙舌兰科的全锦苗,由于无法嫁接,只能使其留在植株上,依靠母本提供养分,促其生长。
 
 
更多>同类多肉植物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