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以嫁接球为代表的仙人掌植物在韩国遇到了滞销危机,各农场之间品种同质化严重,走上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发展道路,此时李吉宰的母亲让他先后去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引进新品种,多肉植物逐渐进入韩国市场。“当时,韩国的产品都是按盆径计算价格,不分品种,
我从日本引进品种后,同样盆径的产品别人卖 2.6 元人民币,我就得卖 10 元,最初批发商抵制这种价格模式,我只好直接出售给爱好者,花了将近 5 年时间,批发商才接受了新品种可以卖高价。”李吉宰说。
2009 年前后,红海农场生产面积快速扩张,达到 1 万平方米。
“到美国引种后,我想把引入的品种进行量化生产,而且周边农户也开始大量引种多肉,所以我的生产面积虽然一再扩大,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李吉宰说。当时韩国也出现了如中国一样的扩张热潮,植物没长好就出货,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大家就发现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东云”系列等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且销售缓慢。“韩国多肉市场触底,即使生产再多、再好的产品,消费者也不买单,此时新品种对市场提振无力。”李吉宰说。
最初从仙人掌转向多肉的品种更换挽救了倾颓的市场,在生产和市场高速发展期,新品种源源不断地涌入,为农户带来了高额利润,但在市场再次下滑时,品种的重要性下降,新品种对大众的吸引力下降。
2013 年以后,随着中国市场兴起,韩国多肉出口业务逐渐繁荣,不少农场纷纷扩大产量,也有新从业者加入,红海农场也是在 2014 年扩张到 1.65 万平方米。“现在韩国 70%的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而明年这一比例可能会下降到 40%。”李吉宰认为,随着中国品种和母本储备增加,对韩国多肉的进口需求会下滑,只有新品种还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经历了韩国多肉市场的波动,李吉宰认为,现在中国多肉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与国内生产基地选取几个品种大量生产的模式不同,韩国多肉农场大多品种较多,每个品种生产一两千盆就算产量大了,当然这与消费市场的大小相关,但李吉宰认为,少品种产量大的模式会给中国生产者带来风险。
“一个农场有 30%的品种销路好,生存就不成问题,从韩国的经验来看,少品种大量生产的农场在市场下滑时最早受到冲击。”李吉宰说。大量销售的品种一般面向普通客户、价格较低,难以形成特色,也是最容易转变成价格战的品种。“几个品种大量生产,当形成低价恶性竞争后,有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市场快速走低,这种情况在韩国出现过。”李吉宰说。
“中国的生产者要认清,批发商需要什么产品、零售商需要什么产品,而归根到底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市场不是由生产者引领,而是由消费者引领。”正是为了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李吉宰等越来越多的韩国从业者赴中国考察市场。
“小时候说长大绝不从事仙人掌多肉行业,然而在做多肉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这个行业,多肉是我人生中赚钱的一个机遇,我庆幸自己从事了这个行业。”李吉宰说。